当前位置:首页 » 个股研究 » 正文

京东或将在下周寻求通过香港上市聆讯

328 人参与  2020年05月19日 15:10  分类 : 个股研究  评论

  据香港信报,京东将在下周寻求通过香港上市聆讯。

  相关报道:

  京东或于6月18日在香港挂牌

  5月19日,有消息显示,京东将于下周寻求通过上市聆讯,最快6月初招股,预计将于6月18日挂牌,集资约30亿美元。对此,京东方面“不予置评”。

  今年3月,京东最早将于2020年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便不胫而走。4月京东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可能出售最多约5%的股份。众多声音认为京东此时赴港,是降低单一市场融资风险的外在表现,防止美股出现回调后对其产生重创。

  在阿里赴港二次上市“亲身示范”,对从中概股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起到了引导作用。阿里的成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可能性,而香港为第二上市地的企业已经放开了权限。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普华永道指出,由于阿里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来源:北京商报)

  秘密赴港二次上市 助力达达美股IPO 马不停蹄的京东在谋划什么?

  中国一众电商平台在资本市场的较量风云翻涌,即便是一时一刻的得失,依然能够引发众多围观与讨论。时下,京东(JD.O)与拼多多(PDD.O)的市值排名之争就再度火热起来,关于后者“何时坐稳电商第二把交椅”的分析也层出不穷。

  反复波动过后,截至2020年5月15日收盘,总市值达743.05亿美元的京东,市值仍高于拼多多的712.06亿美元。并且进入2020年,来自京东方面的硬核信息便频频“上头条”。

  一方面,进入2020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身为京东灵魂人物的刘强东即卸下京东旗下数十家公司法人代表或高管身份,这出乎很多人意料。暂且不论刘强东是否要彻底和商业说再见,但京东股价的上涨却是实实在在。

  而且,据京东2019年年报显示,刘强东目前持有4.459亿股京东普通股,占普通股总数的比例仅为15.1%,但总投票权却高达78.5%。照此看来,至少在股权层面上,其对京东的控制力并没有削弱。

  另一方面,近日有消息显示,京东已秘密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并计划在5月底开始新股申购,最早于6月在港上市。据悉,京东此次二次上市筹资额可能会达到30亿美元,或成为香港今年最大IPO。不过上述消息并未获得京东方面证实。另有消息显示,京东物流或也在IPO上有所计划。

  而与京东二次上市传闻相比,更为确实的消息来自其控股的达达集团。5月13日,达达集团在美递交招股书,计划筹资约1亿美元。业内人士估计,达达的IPO规模最终可能达到5亿美元。

  进退之间,马不停蹄开启一系列动作的京东到底在谋划什么?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让美国资本市场的变数不断增大,为避免遭遇到更多的黑天鹅事件,寻求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及路径应为题中之意,毕竟对于京东的核心业务来说,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而达达选择此时于美股上市,或意在占领即时配送高地,这也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残酷战场。此外,除了电商和物流等板块,京东在金融、房地产及云业务未来发展的期望也很大。

  不过,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展强劲,仍是京东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对手,且物流业务刚实现盈亏平衡,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稳定盈利仍未可知。赴港上市融资可能会成为京东的一次重要转折起点,同时其在发展战略和战术上也需要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改革。

  2019年是京东赢利真正的转折点吗?

  从财报数据来看,京东可能是为数不多在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均实现超预期业绩的上市公司之一。2019年京东实现股东净利润达121.84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率为2.11%,而2018年则亏损24.92亿元。2020年一季度,京东总收入达1462亿元,相比10%的市场预期,增长了20.7%,净利润则实现11亿元,同比下降85%。

  京东近九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情况(亿元)

  2019年的“首年盈利”及2020年一季度的“超预期”成为其于港交所二次上市的看点,这或带来一定的投资诱惑。不过亮眼业绩能持续多久,2019年是否能成为京东业绩真正的转折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为国内最大的直营电商平台,京东业务覆盖零售、金融、物流、健康、人工智能等较多领域。其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产品净收入和服务净收入。产品销售主要包括电子及家电产品和日用百货产品销售,净服务收入则主要来在线市场和营销的收入以及来自物流和其他服务的收入。

  相比2017年,2018年京东总净收入增加27.5%,从3623.32亿元增至2018年的4620.20亿元,其两类净收入都有增长,其中产品净收入增长25.4%,从2017年的3318.24亿元增至2018年的4161.09亿元,净服务收入50%,从2017年的3050.8亿元增加值2018年的459.11亿元。

  而2019年,京东产品净收入和服务净收入分别实现5107.34和9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4%和44.09%。总净收入实现5768.88亿元,同比增长24.86%。

  随着京东不断扩大产品类别和增值服务,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销售额占总净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下降,而日用百货和服务收入的销售额占有所上升。整体来看,2019年,该公司的商品销售收入占比89%,较2017年下降3个百分点。不过商品销售仍主导该公司的成长,相关业务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4.06%,和整体收入基本保持一致。

  京东近三年净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不过在净收入增加背后,京东的成本也有所增长,从2018年的3960.6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924.67亿元,同比增长24.3%。同时,其营销费用也大幅增加,从2018年的192.3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22.34亿元,增幅达15.6%。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其在线上线下渠道的广告支出增加192.86亿元。

  整体来看,京东毛利率处于上升趋势,但变动较小,2019年毛利率为14.63%,较2017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而毛利率提升原因主要为收入结构变化,毛利率较高的一般商品销售及服务板块收入贡献增加。

  从资产负债方面来看,截至2019年末,京东总资产2597.24亿元,总负债1590.99元,资产负债率为61.26%,整体并不算低。且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京东仅在2019年实现净利润盈利,其余年份均为亏损。将2019年盈利抵消后,京东在过去九年间,累计亏损仍达117亿元。

  物流向好达达盈利尚无期限

  相对于阿里及拼多多,京东最自豪的莫过于其供应链体系,即自建和运营自己的仓库和物流系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了730多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为1700万平方米。

  自建物流优缺点都相当明显,其既可加快物流速度,提升客户体验,助推业务增长,但也可能因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拖累整体业绩。

  事实上,2019年之前,京东物流已亏损多个年头。而2019年当年,物流业务的扩展也大幅增加了京东的收入成本。数据显示,年内京东收入成本增长24.3%,主要由于在线零售业务的增长。随着物流业务的扩展,其向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相关成本也迅速增加。

  不过目前来看,其自建物流的优势似已有所显现。在对物流人员及仓库进行改革之后,京东物流费用率从2019年第二季开始连续三个月实现下降。在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刘强东宣布京东物流已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全年,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达239亿元,较上年以超60%增速扩大,其中,外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40%。

  2020年一季度,在电商平台纷纷受制于物流履约问题时,京东物流的正常运营让京东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财报电话会上就表示,疫情期间京东老用户的回流较为明显,京东新用户的主动访问和主动购物都在提升。

  在这一态势下,京东对物流业务的投资仍在继续。而有消息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亦有上市计划,由此来看,其于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优异表现或成为必须达成的条件。

  与物流相比,京东系下达达集团的上市步骤更显清晰,5月13日,本地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F-1招股文件。

  达达集团由原达达与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合并而来。2016年4月,京东以京东到家的资产、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以及2亿美元,换取合并后新公司47.4%股份。招股书显示,目前京东仍持有达达集团47.4%股权比例,为第一大股东,沃尔玛的持股比例为10.8%。

  而京东除了是达达集团大股东之外,也是其重要客户。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来自京东的收入占达达集团总收入比重分别是56.7%、49.1%、50.5%和37.8%。

  从业绩端来看,《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9年达达集团净收入实现3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2020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10.99亿元,同比增长109%。

  不过高企的骑手人工成本使得达达集团难以盈利,过去三年间,达达集团仍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2019年该公司分别亏损14.49亿元、18.78亿元及16.7亿元,2020年一季度其亏损额为2.79亿元。在达达的成本支出里,骑手工资是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同期,达达支付骑手薪资分别为15.26亿元、19.18亿元及26.79亿元,占各期总成本比例均在五成上下,分别为54.38%、48.96%、54.39%。

  达达集团近年来净亏损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使用京东到家平台,达达集团在营销推广方面投入颇多,2017年至2019年,来自促销、优惠券的激励费用分别为3.62亿元、7.83亿元及9.38亿元。而从达达集团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技术和研发、实施营销计划和扩大用户群”,这表明该公司或准备发起一轮新市场攻势,盈利尚不在其短期规划中。

  事实上,对于京东来说,达达集团是其在即时配送领域不能舍掉的布局。

  可以看到,以消费品、生鲜为代表的高频业务在京东内部的战略地位正在凸显,2020年一季度,京东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38.2%,达525亿元,占总收入接近40%。而京东多年来构建的快递网络以当日达、次日达为主,在履约时效性上并不适合生鲜和消费品类。因此,达达集团将会是京东大商超业务在即时配送上的重要倚重对象。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上市,达达集团将获得更多资金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过最终能否达成目标仍是未知。其一,达达集团目前仍未实现盈利,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其二,在瑞幸咖啡事件过后,“中概股”信任危机持续发酵,达达集团若想成功上市,势必将经历更严苛的审核。

来源:股票资讯快车,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gpzxkc.com/post/1093.html

本文标签:京东  京东上市  京东香港上市  香港上市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相关文章
  • 评论(0)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标签列表

优秀作者

文章归档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赞助广告

    关于我们 | 给我留言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1 股票资讯快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