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股市新闻头条,炒股技巧,财经资讯,股票入门知识公式和炒股经验的分享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
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中国工程院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相关报道】
祝贺!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产喷气支线客机ARJ21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产喷气支线客机ARJ21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ARJ21飞机项目迄今为止荣获的最高奖项。
ARJ21飞机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2002年4月经国家批准立项,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成功首飞,2014年12月30日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15年11月29日正式交付成都航空,2016年6月28日成功首航,实现了我国航线上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通过ARJ21飞机的研制,我国第一次走完了喷气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全过程,掌握了民用喷气运输类飞机研制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喷气运输类飞机全程实践的空白,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喷气运输类民用飞机集成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为我国民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ARJ21项目团队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自主创新,国内首次系统完整地建立了民机适航设计和验证技术体系,解决了系统间互联安全性评估技术难题,攻克了双发动机失效、轮胎爆破、鸟撞、发动机转子爆破等特殊风险验证的技术难关,突破了结冰、污染跑道、大侧风、高温高寒等极端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分析和试验验证技术,掌握了包括高平尾飞机失速、最小离地速度、起落架摆振、飞控故障模拟和功能可靠性等多项验证试飞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多项空白。ARJ21飞机项目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40项,提出国际及国家标准59项,企/行业标准677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7项。
ARJ21飞机项目是在国内多年没有民机型号任务、人才流失严重,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航空器审定规章和航空器运行规章的研究与理解不足,在几乎没有任何预研的基础上启动的,项目的技术跨度远大于一代飞机。在适航取证阶段,ARJ21飞机共完成了300项地面试验科目、528个验证试飞科目,累计试飞2942架次、5258飞行小时,关闭适航条款398条、完成符合性报告3418份。
作为国产商用飞机的“开拓者”,ARJ21飞机还带动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适航审查体系和喷气式民用运输类飞机适航审查能力。全国多个省市企业、高校参与项目研制,带动了“产学研”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了覆盖航空材料供应商、航空配件供应商、飞机总装工厂、检修与服务商、航空服务商的航空产业集群形成。
2019年10月26日,成都航空ARJ21飞机开通了哈尔滨往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航线,国产飞机首次飞出国门,ARJ21飞机商业运营实现新跨越。截至目前,ARJ21飞机已累计交付客户22架,先后开通37条航线,通航38个城市,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69万人次。(来源:人民日报)
“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据人民网报道,“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前媒体报道称,该项目的背后有LED及第三代半导体龙头公司三安光电、新三板公司华联电子(联创光电控股子公司)、洲明科技、碧水源(通过控股子公司北京良业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鸿利智汇、国星光电、光莆股份等。
来源:股票资讯快车,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gpzxkc.com/post/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