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股市新闻头条,炒股技巧,财经资讯,股票入门知识公式和炒股经验的分享
据证监会消息,中信建投4月23日向证监会递交了《证券公司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审批》的行政许可申请,但未披露股东名称。
此前报道:
航母级券商隐现 市场传中信合并中信建投
4月14日午间有外媒报道称,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或将合并。受该消息影响,券商股股价出现上涨,其中传闻中的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大涨6%,中信建投涨停。但对此,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相关人士回应称并未听说、不清楚。
“正就合并可行性进行研究”?
追溯消息源头,外媒(彭博)报道称:“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以及两家公司主要股东中信集团和中央汇金等,正就两家证券公司合并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相关讨论已经汇报给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但该事项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形成最终计划,也并不肯定会达成合并。”
该消息立刻发酵,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均出现直线拉升,券商股也整体出现上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称,并不清楚亦没听说。
盘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紧急发布公告澄清了该情况。其中,中信证券方面称:“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未获悉上述传闻的相关信息,本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中信建投方面则表示:“截至目前,本公司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本公司无任何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两家机构合并难度较大。其对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抱“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果合并,确实可能成为航母级券商。”
在此之前,中信证券高管曾在2019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答媒体关于打造航母级券商的问题,但其角度主要从“练内功”出发。
目前中信证券多项业务长期居于券业“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中信建投则在投行领域占据优势。两者曾就是“一家人”,而“分家之后”,近年中信证券一直在减持中信建投。
航母级券商之问
自国泰君安国际掌舵人闫峰在两会提交了“打造航母级券商”的相关提案,在证券业内就激起了不少涟漪。此次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的消息传出,更让“航母级券商”的预期提升。
“从4月1日起,外资券商全面进入国内市场,进入的都是一些国际性的大券商,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对国内券商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但同时也形成了鲶鱼效应。因此国内通过合并重组大券商,有利于培育出国际性的大券商,当然股东要对大券商进行资产注入、净资本投入提升这个业务能力。”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提到外资入场的客观环境,同时他也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而在与外资券商竞争中占到有利地位。”
实际上,外资机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直较强,中资机构出海面临一定的客观压力。在境内市场,此前外资机构主要通过参股合资形式进入,未来这一情况或也会出现变化,直接竞争的局面将近。
天风证券研究团队直接提出,几家老牌龙头券商如国泰君安、海通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也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这将强化券商股龙头溢价的形成。高层着力于打造航母级券商,而并购重组是提升规模的最直接手段。中国证券行业的并购浪潮中,中信证券的并购整合历程最具有代表性。”
对于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后与国际投行的竞争,该团队也提到:“截至2019年底,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净资产分别是1616亿元和566亿元,两家合并后净资产将达到2182亿元,占行业比例超过10%,进一步缩小与高盛(6297亿元)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定位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需要有‘中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去承载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股票资讯快车,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gpzxkc.com/post/885.html